团队简介
师资力量
发布:  时间:2012年3月5日 被阅:2463 【字体:  】【关闭窗口

实验教学团队基本情况简介

1 团队概要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湖南师范大学学位委员会主席姚守拙教授领衔的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实验教学团队,依托于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现代合成与分离分析化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化学生物学及中药分析、湖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实验中心和湖南省重点示范专业——化学专业,这支由43人组成的老中青结合、理工教融合的教学团队,秉承湖南师范大学仁爱精勤为核心的大学精神,树立起了理论与实践并重,以高素质团队培育高素质人才融合、发展、创新的团队建设理念,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发挥着重要的战斗堡垒作用。

 

2团队历史沿革

该团队源于1938年抗日烽火之中成立的我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国立师范学院理化系,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吴浩青教授是该团队的创始人之一。由于国师创办时期接收了安徽大学和山东大学因战乱停办而存在桃源的320箱仪器设备,这使当时的理化实验具备了较好的基础。

1949年,国立师范学院并入湖南大学。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以原湖南大学化学系为基础组建了湖南师范学院化学系,当时的化学系设立了依附于相应理论课程的无机化学实验室、分析化学实验室、有机化学实验室、物理化学实验室、普化实验室和中学教材教法实验室,以后又逐步发展建立了化工基础实验室和仪器分析实验室。

1997年开始,在湖南师范大学学位委员会主席、化学研究所所长姚守拙教授领衔下,围绕创新人才的培养,我们全面开展了面向21世纪本科化学实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研究。从那时起,化学化工学院开始在一级学科平台上组建实验教学团队,并同时将实验课与理论课分开,独立设课,独立记成绩。姚院士将自己创新教育的理念、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科研功底融进教学团队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中。在他的带领下,化学实验教学团队经过十余年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着力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的实验教学理念,吸引了大批高职称、高学历的优秀人才,在化学一级学科平台上逐步建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勤勉严谨,求实创新、献身教育,团结奋进、和谐发展的理--教融合的化学实验教学团队。

3. 团队成员构成

(1) 团队负责人简介

姚守拙,男,1936年生,中国科学院院士,毕业于原苏联列宁格勒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学位委员会主席,化学研究所所长,分析化学博士生导师;具有丰富的本科教学经验,处于化学学科发展前沿的战略高度和人才培养的国际视野,自1997年以来,一直领衔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学科建设,是现代合成与分离分析化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负责人;宏观把握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改革走向,主持的加强学科交叉,深化分析化学教学改革,促进学科建设和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于2004年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12007年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2) 团队核心成员简介

何红运,男,1956年生,湖南师范大学学士,吉林大学访问学者;教授、湖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实验中心主任;长期主持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实验教学,为本科生开设化学基础实验、研究设计性实验等课程;2001年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和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12010年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4

尹笃林,男,1957年生,湖南大学工学博士,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访问学者;有机化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化学化工学院院长,湖南省化学化工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期为本科生开设化学综合实验、研究设计性实验等课程;2001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和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3),2003年获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1

谢青季,男,1966年生,湖南大学理学博士,日本大阪大学博士后,美国Oakland大学访问学者;分析化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获首届全国高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2000)、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1999)、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00),入选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计划(2001)、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2007)学者;长期为本科生开设化学基础实验、化学综合实验、研究设计性实验等课程;2004年获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2;由科研成果转化为本科生研究设计性实验项目的教学研究论文于2007年发表在美国《化学教育杂志》(JEC)。

肖小明,男,1956年生,浙江大学理学硕士,日本京都大学、奈良教育大学访问学者;物理化学教授,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湖南师范大学教学名师,湖南省教育学会化学教育委员会副理事长,湖南省化学化工学会化学竞赛委员会主教练;长期为本科生开设化学综合实验、研究设计性实验等课程;2001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和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2),2004年获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排名第1

(3) 团队成员构成

化学化工实验教学团队由43名教师组成。职称结构:院士1人、教授23人、副教授9人、讲师10人;学历结构:博士37人,硕士3人,学士3人,86%以上具有博士学位,93%的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平均年龄41岁;学缘结构:最终学历外校毕业的教师占79%,本校毕业的教师占21%30%的教师具有出国留学经历。首届全国100名优秀青年教师奖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1人,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是一支老中青结合,且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职称、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团队。

 

4. 团队优势和特色

该团队具有以下优势和特色:

(1)  一级学科发展的实验平台,理--教融合的教学团队

为了彻底打破实验室附属于教研室的传统实验室管理模式和实验课附属于理论课的传统观念,在化学一级学科平台上组建化学化工实验教学团队,以满足面向二十一世纪实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的需要,我们早在1997年就合并各教研室管理的的实验室,组建了基础化学实验室和应用化学实验室,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并先后通过了湖南省的实验室合格评估。2002年,进一步整合基础化学实验室、应用化学实验和原隶属于医学院的医用基础化学实验室,成立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实验中心。2012年进一步整合化学实验中心与化工与制药专业实验室,建立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以姚守拙院士为核心,按照化学实验中心主任-课程负责人-实验主讲教师®实验指导教师的多层次梯队式结构,组建化学化工实验教学团队。中心主任全面负责实验中心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负责实验课改革的整体构想和规划,负责理论课与实验课间和各实验课间的相互协调;每门实验课程聘有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科研能力强、实验教学经验丰富并具有很强责任心的教师担任专职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建设和改革,组织实施教学教研活动,从实验课教学的角度与理论课教师进行沟通,并对实验室管理和建设提出相应的要求。实验中心主任和课程负责人是团队中的骨干,属专职实验教学人员,其编制相对稳定。实验教师是相对流动的团队成员,由学院根据年度教学任务确定实验教师人数,采用公开岗位、自主报名、平等竞争和择优录用的实验教师选拔机制和人才流动机制,并同时确立理论课与实验课同等重要的理念,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队伍相互沟通,吸引高水平教师担任实验课教学。

为满足现代高校培养的学生应具备一专多能与高素质的要求,我们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注重理--教多学科融合。目前团队的43名成员既有来自综合性大学(理学),如: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武汉大学和湖南大学等,也有来自工科大学(工学),如: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还有来自师范性大学(教育学),如: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以及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山西煤化所和上海药物所等。形成了一支理学、工学、教育学相融合的综合性实验教学队伍

(2) 贯通创新的课程体系,学科前沿的教学内容

教学团队通过对国内外化学类专业培养目标、规格和课程结构进行比较研究,面向湖南地方经济和四化两型社会需求,根据化学化工学科和湖南师范大学的教师教育特色,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了基于一级学科的既相对独立、又覆盖相关专业各门化学化工课程和知识领域的三位一体立体交叉式的理学(化学)-工学(化工)-教育学(教师教育)融合的实验教学体系(图1),其中包含:理学类的化学基础实验教学平台(含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综合能力训练、研究能力与创新精神培训三个层次的7门实验课)、工学类的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含专业技能训练9门实验课、专业设计、科技活动与社会实践三个层次)教育类的化学教学论实验(含师范技能、实验教学、实验设计与化学奥赛研究实验)。不同平台之间、层次之间相互支撑、渗透与有机互动。理学类的化学基础实验注重化学类多专业的共性,重点传授实验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方法与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和知识创新能力;工学类专业实验注重学生的专业特色,重视社会需要,与企业联合开展教学;教育类的化学教学论实验注重教育教学特色,重点训练学生的实验教学技能,培养学生创新实验教学方法与设计新实验的能力。不同专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意向交叉选课,对促进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和开展大学生创新实验产生了积极作用。并配套主编出版了新的系列教材:《本科化学实验()》、《本科化学实验()》、《化学研究与设计性实验》和《制药工程实验》。该系列教材获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基金资助,已由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教学团队注重实验教学与科研、生产和生活实践结合,科研反哺教学,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科研成果向教学项目转化

学院为了充分利用科研资源服务于实验教学,规定每个副高职称和博士学历的教师至少开设1个与自己科研课题相关的研究设计性实验。近年已开出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项目达40多个,不仅丰富了本科生的研究设计性实验内容,也促进了团队教师形成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良好风尚。如:青年化学奖获得者谢青季教授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的压电分析实验项目被列为本科生的研究设计性实验项目,潇湘学者苏胜培教授的纳米材料合成与表征实验成为专业方向必修实验,产生了极好效果。谢教授撰写的教研论文发表在美国《化学教育杂志》(JEC)。

实行本科生创新实验计划

化学化工学院于1998年制定了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等文件,让学生尽可能利用课余时间进实验室,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接触相关学科研究前沿,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判断推理能力、研究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院长尹笃林教授、新世纪人才李金恒教授带头每年指导多名低年级本科生开展课题研究。这项工作延续至今,使一大批学生获得了科研实践锻炼,其中多名学生在全国和湖南省大学生挑战杯赛中获奖。

密切校企联合,促进协同育人

在专业实验课程教学中,注重吸引社会专业人才来校讲授知识与介绍经验,以此扩展我校学生实际应用方面的能力。如在资源循环实验的课程教学中,请来了华时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蒋晓云博士(总工)进行案例教学,在涂料专业实验课的教学中邀请了湘江涂料集团的刘寿兵总工来进行实际生产过程与检测的介绍,在化工分析的专业实验项目设置及教学中,与湖南省长沙市蔬菜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的曹小彦工程师紧密联系,使得实验项目的设置与开设,与食品安全的实际检测紧密结合。

通过搭建社会合作平台,拓展毕业论文实验与社会实践场所。我们与永州永兴元泰应用材料有限公司建立了重金属废水处理综合技术的应用及资源循环产学研平台,与深圳泉镒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台企)共建了湘台循环经济合作平台,与湖南省石油化工行业办、湖南化工研究院及长岭炼油化工有限公司,岳阳恒兴紫外光固化树脂有限公司等建立了比较稳固的毕业实习与设计合作关系。每年有三十个左右的学生毕业论文在社会合作平台中进行,达到了学校与企业的互利共赢。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本科实验教学服务。与长沙烟厂合作,引入了400M核磁共振仪,作为学生的专业实验仪器,通过与长岭炼油厂的合作,引入了催化裂化装置,作为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的研究平台,与岛津仪器公司合作,引入气相与液质联用等设备,作为学生毕业论文与创新实验的检测平台,与深圳泉镒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引入25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校内建起了湘台循环经济合作平台实验室,直接应用于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教学培养工作。

此外,实验室向学生社团(如化学与社会社团)、学生会、团委组织的各种活动开放,实验室与团队教师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3) 持续不断的教学改革,丰硕突出的教学成果

团队成员从上世纪末开始参与面向21世纪的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获得了教育部、湖南省教育厅和湖南师范大学资助的各类教改课题,其中李则林教授主持的面向大学生的现代科技前沿通识教育探索2010-2012)、马铭教授主持的面向创新型人才培养多样性的分析化学课程体系建设与实施2011-2013)、谭亮副教授主持的多媒体辅助双语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研究2012-2014)和余丽萍副教授主持的网络及计算软件在化工热力学教学中的应用2012-2014)均被列入湖南省教育厅教改项目,耿淑玲博法主持的基于人文关怀的科学课程构建研究2012-2014)被列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肖小明教授主持的化学教育‘4+2’培养模式与发达国家化学教育比较研究列入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重点项目 (JSA04)子课题(1998~2002),何红运教授主持的高师本科化学实验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列入湖南省普通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项目(湘教财[2000]2),谢青季教授主持的师范院校分析化学教学改革与石英压电分析技术研究列入全国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2001~2004),尹笃林教授主持的高师大学生个性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 (2001~2004),吴鑫德副教授主持的面向高中新课改重构 高师化学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2007~2010) 列入湖南省普通高校教改项目。

持续不断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何红运教授主持的高师本科化学实验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2001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尹笃林教授主持的高师化学化工学生个性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2002年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团队领衔姚守拙院士主持的加强学科交叉,深化分析化学教学改革,促进学科建设和复合型人才培养2004年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肖小明教授主持的““4+X+2”高素质化学教师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2004年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团队成员还获得湖南师范大学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

(4) 特色鲜明的教师教育,成绩斐然的科普服务

     作为师范院校的教学团队,负有为基础教育服务的义务。团队教师自1993年起就承担起湖南省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培训任务,对广大中学生进行科普教育。一方面我们让化学专业本科生参与有关培训工作,面向基础教育培养高水平的教育教学型师范人才;另一方面中心实验室面向中学师生开放,每年暑假期间有大批对化学感兴趣的中学生来中心学习,与在校本科生交流,并由在校本科生指导他们做部分实验,既使对化学感兴趣的中学生提前了解了大学实验教学的环境与模式,又使我校本科生对如何从事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提前得到了体验。2003-2012年暑假期间,江西、海南、广东、河北、河南等外省的一些高中生也来到了我院参加中学生化学夏令营,经化学实验中心培训的湖南中学生化学奥赛选手在国际奥林匹克化学竞赛中共获得金牌14块,银牌4块,形成了化学奥赛湘军现象

 
前一条 后一条 返回页首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04-2024 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长沙市岳麓区麓山路36号 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电话:0731-88644129